1989年苏州丝绸博物馆在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祠故址举行开馆典礼,并展览了基本陈列,1991年9月20日新馆竣工,至今20余年。正门看起来很不起眼,像是一座破旧工厂的样子,但是进到馆内却是别有洞天。

沿丝路右侧,一组沙漠驼队的浮雕,形象生动,古朴浑厚,与半墙有机结合,显示了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风光特色。

墙面在入口处作衣自然波折,象征着丝绸的柔软、飘逸,墙顶直立一排变体桑树,中间圆形镂空,又宛如丝绸之路上一段绵延的古城墙。墙前分别装饰着采桑女、烷纱女和织绸女三尊汉白玉雕像。
中央石壁上刻着“蚕、桑、丝、帛” 4个甲骨文字,简洁地概括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全部内容。左侧的巨幅石刻壁画,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丝绸发展的沿革过程及其科技成就。靠近壁画,有一尊端庄美丽的古装妇女雕像,手里捧着蚕茧,眼神似在思考,她就是历史传说中第一位养蚕的“蚕神”——黄帝的妻子嫘袒。

精美绝伦的丝织物。

在这里随处可见各种类型的古代织机和传统工艺的手工操作表演,犹如身临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“东北半城,万户机声”的繁荣场景。古代云锦、彩敬经绒等著名丝绸品种的织造过程,在这里都得到充分演示。
有一种工艺独具特色,在一块巨大石元宝的凹槽下面,放有缠着丝织物的木棍,一位艺人将两脚踏在石元宝的两个突出部位,然后晃动石元宝,并通过碾压使丝绸变得柔软光滑,光泽可鉴。这就是江南一带工艺一绝的丝绸砑光处理。

这个一部丝绸进化史,进去之后会觉得很神奇,看到全部丝绸从养蚕到成衣的过程,也了解了中国丝绸发展史。既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,又感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。